成都,又出圈了!背后是“三城三都”这些超燃名场面
2023年11月4日,成都人的目光聚焦在一个地方——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
当天下午,成都蓉城在这里迎来2023赛季中超的收官战。最终成都蓉城在凤凰山主场3比0完胜梅州客家,以15胜8平7负的成绩排名中超第四位,创下成都足球在中超的最高排名。
这边比赛刚结束,另一边,综合体育馆内,上万歌迷则在等待张学友在蓉第8场演唱会的精彩开场。同一天,同一场馆群,先后举行上座率爆满的中超球赛和顶级艺人演唱会,如此盛况,放眼全球亦不多见,而这也标志着“三城三都”建设2023年度重点工作之一的凤凰山体育公园“双馆同天开启”顺利落地。
“三城三都”,即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2018年,成都市作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策部署,提炼和概括“三城三都”作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五年过去,“双馆同天同启”只是建设“三城三都”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三城三都”建设成效早已蔚为大观。
“既丽且崇,实号成都。”数千年前,成都就是独具一格的历史文化名城;今时今日,“三城三都”的建设将推动成都成为气象万千的世界文化名城。
↑东郊记忆“成都打卡墙” 袁义明 摄
Chengdu
世界文创名城:
从“哪吒”到“科梦”
出圈IP背后的澎湃动能
2023年10月18日,菁蓉湖畔的成都科幻馆迎来了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开幕式。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式现场
能在全世界幻迷的共同见证下,与偶像刘慈欣共赴“十年之约”,让胥敏在登台后一度激动到失语。十年前,这位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曾给刘慈欣写信,并附上学生们阅读《三体》的笔记。没想到很快收到了刘慈欣的回信。十年后,续写前缘,科幻的种子已在这片沃土上蓬勃生长。
以“共生纪元”为主题,这项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首次走进中国,并吸引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超2万名幻迷参会,充分彰显大会多元化、国际性。除了文化融合,大会也带来了产业“破圈”。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上,总投资约80亿元的21个科幻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如此大规模地讨论以文学IP衍生的产业链,形成产业共识,还是科幻大会举办80余年以来的首次。而大会吉祥物“科梦”作为世界级赛事会展活动的顶流文创,也成为继“蓉宝”之后, 2023年成都成功破圈的第二只“熊猫”手办。
↑“蓉宝”与“科梦”
可以说,2023年,很难找到一座城市可以像成都这样在文创领域源源不断贡献创新活力与话题热度,其数字文创精品创作质量、数量均进入全国“头部梯队”。继成功孵化《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文创IP后,成都又打造了《遮天》《汉化日记》《银河帝国》《万国觉醒》等一批数字文创出海精品。无论是全新文创IP,创新非遗工艺,还是孵化爆款产品,成都总能在快速的产业变革与市场潮流之中,创造出一个个烙印上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创“顶流”。
而成都文创产品火爆“出圈”,文创IP不断萌芽的背后,则是一个更具韧性与活力的数字文创产业集群。
当前,可可豆动画、MOREVFX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在此汇聚;艾尔平方、索贝数码、东极六感等“本土制造”数字文创企业百花争妍。
与此同时,作为国内的游戏重镇,成都游戏研发占比全国第一,游戏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位,游戏企业增速全国第二,成为全国游戏出海不折不扣的“排头兵”。
↑抖音成都总部大楼灯火通明
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爆发出澎湃动能。力方视觉、索贝数码等12家公司入选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梵木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自此,成都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达到19家,省级24家、市级42家。中传华夏、哔哩哔哩西南总部等重磅项目先后落户成都。
一组数据足以作为“底气”。目前,全市共有境内外文创上市公司22家,位列中西部第一;规上文创企业突破3000家,重点行业规模效应显著,支撑作用突出。全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
↑梵木创艺区 资料图
2023年10月,世界文化名城全球大会在成都举行。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世界文化创意中心城市报告》重磅发布。报告认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新精神、政府支持、不断增长的专业人才规模,以及传统和现代的无缝融合等,正促使成都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一个充满活力的全球数字创意中心。
世界旅游名城:
顶流“花花”和“夜游锦江”
超级IP带火的成都旅游
一名游客的“五一”愿望,就是看到“花花”——堪称顶流“女明星”的芳容。她赶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见识到那漫长的队伍,才明白这远不只是她一人所愿,而是数以万计游客的心愿;离此13公里外的熊猫邮局暑袜街旗舰店,另一名游客拿着“花花”的明信片,爱不释手;还有一些人,在网上等着新书《熊猫花花》寄送到手。在花花的带动下,26.4万游客参观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荣登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十大热门景点第二位。
在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二楼楼梯拐角处,赫然印着——“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大熊猫超级IP策源地、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排大字。为了这个目标,中国首部熊猫主题驻场音乐剧《熊猫》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无限山丘·熊猫剧院实现创演超400场,并成功亮相成都大运会、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现场;现象级主题舞剧《大熊猫》也作为大运会定点艺术活动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顺利完成11场公演,吸引来自50个国家的84位驻华使节、领事官员和大运会运动员、裁判员等观看,借熊猫IP讲好四川乃至中国故事,让世界听见“成都声音”。城市钜秀《花重锦官城》,也在大运会期间与舞剧《大熊猫》一起作为城市名片向全球宾客重点推广,穿越千年,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天府的千年盛景。
↑《花重锦官城》剧照
谈及沉浸式文旅案例,不得不提成都夜游锦江。2023年该项目入选国家级沉浸式文旅案例,全年累计接待280万人次。它的出彩正在于深挖历史底蕴,不断推陈出新,古彩戏法、茶百戏、沉浸式剧游等表演让人应接不暇,同时,沿岸的体验场景,夜市、夜食、夜展、夜秀精彩不断。
↑夜游锦江
一系列的新业态、新场景激发了消费活力。青羊区—郫都区—都江堰市成功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望平坊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焕新开展的“新十二月市”,更是创造了“月月有主题”的生活美学和“周周有活动”的文旅消费。2023年,成都旅游业强劲复苏,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次超过2.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700亿元,均保持在副省级城市前列。
作为世界旅游名城,成都从不辜负每一个游客。
↑宽窄巷子“十二月市”主题文化活动
世界赛事名城:
办赛、营城、兴业、惠民
成都大运会的上下半场
当“太阳神鸟”振翅、“鸽子花”璀璨绽放,“高山流水”知音相惜,唱响友谊地久天长,成都大运会画上圆满的句号。全世界都见证了2023年8月8日晚的盛况。12天里,作为东道主的成都,不仅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青春盛会,同时也通过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化魅力、绿色与低碳共生的科技含量、亲切与巴适相融的生活方式,讲述着成都这方土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在东安湖体育公园拉开帷幕 陶轲 摄
如果说赛事是成都大运会的“上半场”,那么借助赛事“东风”,发挥成都大运会遗产效应,为城市长远发展留下宝贵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成都大运会“下半场”的必答题。而成都也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以大运会成功举办为基础,2023年,成都在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同时,积极引入并举办了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ATP250成都公开赛、世界体育舞蹈节、铁人三项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同时,吸引亚洲乒乓球职业大联盟中国运营总部、WTT国际青训中心、第41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世界冰壶巡回赛亚太总部落户成都。
除了传统运动赛事,电竞赛事也扎堆落地成都。仅2023年12月前后一个多月之间,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总决赛、永劫无间世界冠军赛、穿越火线CFS世界总决赛、第五人格秋季赛总决赛、腾讯开悟人工智能全国公开赛等五大电竞赛事都会接连在蓉上演。
↑2023王者世冠KIC总决赛在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举行,中国成都AG超玩会对阵中国北京WB
此外,成都还积极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成都马拉松成为中国首个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绿道运动生活嘉年华、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等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增量,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综合效益。
符合成都实际、凸显成都特色、可持续的高质量赛事体系正在形成。2023年8月,国际专业体育智库量子咨询与英国杜伦大学商学院联合发布“全球体育之都”报告,成都名列全球第8、中国第2。
↑2023成都马拉松半程终点
“在家门口观赛”成为成都市民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的同时,“家门口运动”也在成为成都人的日常。无论是49个新建、改扩建大运场馆,还是成规模递增的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绿道健身新空间,成都运动版图的扩充,让成都人的健身、运动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2023年,成都生活体育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同时成都还获评央视财经“中国最爱运动健身城市”。
↑市民在绿道骑行 韦洪涛 摄
办赛、营城、兴业、惠民……无论是这个夏天大运会赛场上运动员拼搏的炙热,还是凤凰山成都球市的炙热,都辉映出2023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累累硕果。
国际美食之都:
寻味、品味、回味
舌尖上的成都“好好吃”
2023年7月,位于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蜀宴·赋一经开业就成网红,这一将美食、东方文化、表演、古代宴饮仪式融合的餐饮品牌凭借其独特的文化消费体验“俘获”了大量年轻消费者,成为“出圈”的餐饮代表。中国华商金融中心、奎星楼美食街区、西门里等10个川酿佳肴消费场景,带动了成都餐饮市场的繁荣复苏;陶陶居、羲和·京致、达美乐等各类美食首店164家落地成都,也大大丰富了成都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美食体验。
↑蜀宴·赋打造全景沉浸式的汉文化主题餐秀体验场景
在2023年9月7日正式发布的第三版成都米其林指南中,榜单共增加了13家餐厅,总数达到69家餐厅,涨幅超过20%。“2023成都名厨名店”系列评选活动,共评出“天府名店”101家、“天府名厨”71位。同时,2023年也是成都国际美食节二十周年,作为“城市有烟火、商家有热情、市民齐参与”的美食盛会,成都推出“一域一特色”主题美食节惠民活动,并同步发布“成都熊猫美食地图”,以食会友,增进了解、加深友谊。
↑米其林上榜餐厅的精美成都小吃
2023年,美食产业(绿色食品)首次纳入全市重点产业链。成都以“寻味、品味、回味”为主线,实施领军企业培育、美食地标塑造、美食品牌提升“三大工程”,不断提升国际美食之都美誉度和影响力,全年餐饮收入有望超1700亿元,增长17.7%。
“好吃嘴”们,只要走进成都,就能品尝氤氲烟火气里所蕴藏的美好。
国际音乐之都:
井喷的演唱会和街头的歌声
2023成都“好听”
“我会保重身体,然后70+再来一次跟大家约会好不好。”在2023年举行的“张学友60+巡回演唱会”成都站,62岁的张学友对现场的歌迷动情地说。“歌神”在舞台上卖力演出,台下歌迷给予热烈回应。有歌迷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张学友成都演唱会现场氛围太好了,是他去过的城市里氛围最好的。
↑张学友成都演唱会 资料图
张学友演唱会在凤凰山体育公园举行。自2021年试运营以来,凤凰山体育公园已举办近400场赛演活动,累计人流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
同样,作为成都大运会主体育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大运会后逐渐成为成都大型演唱会的“首选地”,陈奕迅、刘雨昕、蔡依林、张韶涵、张靓颖、薛之谦、张信哲、李健等歌手悉数亮相,每次演出都门票“秒光”,火爆的演出场景已成为常态。
此外,众多音乐节、音乐会、话剧、音乐剧、舞剧、相声等演出在城市各个角落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市各类营业性演出14330场次,营业性音乐演出达4000场次,票房达12亿元,成都作为中国演艺“第三城”地位进一步彰显。
↑火热的音乐节现场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在“2023玉林路民谣夜”的收尾,坐在观众席、站在通道中的小朋友、民谣擂台选手、教师、大运会志愿者、公务员、医护、环卫等观众和专辑演出人员开启隐藏惊喜的快闪,共同创作出限定版玉林民谣《成都》,让全场观众再次体会玉林民谣带来的心旷神怡。2023年首届“玉林路民谣音乐季”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人来到武侯玉林,像成都人那样在玉林生活。
↑玉林路民谣音乐季活动现场
从万人狂欢的音乐节到让人一秒“爷青回”的演唱会,从一年一度以名家、名团、名IP为核心的“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到全年2800场的街头艺人表演,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的进阶之路,始终注重将音乐与地理区域文化结合,为生活在其中的大众打造更有文化性、更具幸福感的音乐活动,提供“成员身份符号”认同感的价值体验。
↑芬兰羽管键琴、钢琴演奏家阿珀·哈基宁在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用“快闪”的形式,让古典邂逅书香
国际会展之都:
世园会接力大运、科幻
开放的成都拥抱世界
2023年下半年,几乎每到周末,就有人走出天府机场,直奔成都市美术馆。天南海北的外地观众来此,只为感受一场震撼的,以全球化的艺术视野打造的视觉盛宴——2023成都双年展。秉持高规格、强学术、国际化的策展理念,2023成都双年展以“时间引力”为题,汇聚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的476件/组参展作品,单日最高人流量接近2万人次,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成都篇章的艺术魅力。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 陶轲 摄
除了2023成都双年展,那些来到成都的外地观众,大多会奔赴成都博物馆,“挤”进人山人海中,参观历时近4个月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本次展览汇集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水平最高、珍贵文物占比最重的展览,能亲见赵孟頫临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辛弃疾的唯一传世真迹《去国帖》等重磅作品,令不少人感慨“此生无憾”。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是全国糖酒会第33次牵手成都,这也是2023年度全球食品和酒类行业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展会。此外,第26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129个汽车品牌,近1600辆全球首发、首秀及热卖爆款车型都齐聚成都。2023年,成都预计共举办各类会展活动1020场,位居“全球会议目的地竞争力指数”内地城市第三、“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全国第四。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又将在成都举办,成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
↑成都国际车展首个观众日人头攒动 陶轲 摄
推荐阅读>>
○新年首个工作日,施小琳调研科技型企业,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施小琳调研全市智慧医疗建设并召开专题会,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